首页 > 大学介绍 > 正文

广东都有什么大学

2024-09-29 19:30:50 | 育藤网

广东都有什么大学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育藤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广东都有什么大学

广东都有什么大学

1、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2、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294多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3、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3025亩,校舍面积134万平方米,图书368万册。

4、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现任校长为胡军教授,校党委书记为林如鹏教授。“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育藤网

5、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建校32年,深圳大学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现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后海校区1.34平方公里;西丽校区1.38平方公里,计划2016年底投入使用。

6、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

7、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现有校本部、顺德2个校区,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5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现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9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9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约2万人,研究生近4000人,博士招生规模位列全国医学院校第二。

8、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设立于1981年,是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座落在海滨城市汕头的西北区,学校占地面积1888.70亩,建筑面积43.5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40人,全日制在校生10056人,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9万多人。

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05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905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

10、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位于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广东都有什么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学什么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是一个 计算机系统 与网络兼顾的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科学型和工程型相结合的 计算机专业 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网络通信类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银行、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公司、通信公司等各类 企事业单位 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防护、系统管理与维护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开发、设计和 系统集成 等工作。

培养目标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 思维能力 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 学科专业 发展,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广东都有什么大学

这么多计算机专业的比较

育藤网(https://www.yutenghuanwe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这么多计算机专业的比较的相关内容。

[编辑本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专业代码:08060500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学技术 软件工程 影视艺术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光电信息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计算机软件 电力工程与管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编辑本段]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信息人才的需求分析
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目前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
3.软件人才看好 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 市场营销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
本专业主要职业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业要求(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1、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网终:工程专业基础、较好的综合素质;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终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获得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2、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本专业方向就是学习如何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生产。
3、计算机软件主流开发技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胜任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性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信方向是一个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及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综合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及维护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通信系统与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新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及压缩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和通信领域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等。
5、信息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是以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安全和网络协议、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为学习和研究对象,掌握网络中实现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信息科学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综合设计、开发、维护及应用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开设院校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印刷学院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商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天津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类)
[河北] 防灾科技学院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北方学院邢台学院
[山西] 中北大学、大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山西财经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钢铁学院
[辽宁]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学院、辽宁工学院、沈阳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锦州师范学院、鞍山钢铁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大连铁道学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抚顺石油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四平师范学院、东北电力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
[上海]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电力学院
[江苏] 江苏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南京经济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常州师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温州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机电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财贸学院、合肥经济技术学院、阜阳师范学院、铜陵学院滁州学院
[福建]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三明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赣南师范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工程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泰山医学院潍坊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滨州学院
[河南] 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平顶山学院、洛阳工学院、中原工学院安阳工学院、郑州工程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焦作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黄淮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黄河科技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湖北农学院、襄樊学院、江汉石油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南华大学、湘潭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长沙交通学院、长沙电力学院、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五邑大学、广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广西]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海南]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工业学院、四川l理工学院、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 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学院、西南林学院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安康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理工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渭南师范学院
[甘肃] 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工业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铁道学院、西北民族学院
[青海] 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 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新疆] 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石油学院、新疆工学院

以上就是育藤网为大家带来的广东都有什么大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育藤网:www.yutenghuanwei.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广东都有什么大学”相关推荐
广州市花都区有什么大学?
广州市花都区有什么大学?

广州市花都区有什么大学? 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GuangdongCommunicationPolytechnic)是一所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9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交通学校、广东省航运学

2024-08-30 13:43:34
广东省有什么大学
广东省有什么大学

广东省有什么大学 广东省的大学有共计160所大学(截至2021年9月30日),其中本科学校67所,专科学校93所,比较不错的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 中山大学(SunYat-sen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

2024-08-24 00:35:02
成都都有什么大学
成都都有什么大学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简介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2003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批准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

2024-08-25 18:18:53
广东佛山有什么大学
广东佛山有什么大学

广东佛山有什么大学 广东佛山有以下几所大学: 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佛山市的一所本科高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设有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工程、管理、文学、艺术等。学校与佛山市的产业发展紧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位于佛山市,是一所公安类本科院校。学校以培养公安人才为主,同时也涉及其他领域的教育。学

2024-08-21 16:18:54
广东有什么师范类大学
广东有什么师范类大学

广东有什么师范类大学 广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众多优秀的师范类大学。以下是一些位于广东的师范类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位于广州市。学校设有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众多学院,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等多个专业,培养具备优秀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教育人才。 广东教育学院 广东教育学院是一所以

2024-08-21 18:00:39
考体育大学都有什么专业?以后都能干什么?有什么前途没??
考体育大学都有什么专业?以后都能干什么?有什么前途没??

考体育大学都有什么专业?以后都能干什么?有什么前途没?? 哎! 首先是看你热爱体育的事业不? 我就是体育大学毕业的! 专业都有 1体育教育 2运动训练 3社会体育 这3个是最常见的,其他还有很多专业不学体育也能考的. 以后能当运动员、教练、裁判、体育老师等 前途看自己的努力。不过和别的好专业是比不了的! 北京体育大学有哪些专业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 现有27个本科专

2024-09-21 19:27:52
广东工业大学有什么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有什么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有什么专业 1、经济学。 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2、法学。 法学、社会工作。 3、文学。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 4、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应用统计学。 5、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

2024-08-24 23:06:29
大学都有什么系?
大学都有什么系?

大学都有什么系? 各校院系不一,但基本专业划分一致。 理科大学专业划分: 1、实用技术类(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等) 2、公安学类(包括侦查学、刑事侦察、经济犯罪侦察等) 3、职业技术教育类(包括园艺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4、数学类(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医学信息学等) 5、物理学类(包括应用物理学、声学

2024-09-06 19: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