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育藤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学中文系学些什么?和高中语文相似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中文系学些什么?和高中语文相似吗?
我是学中文的
大学中文系上课肯定和高中不同,一般会生动很多,深很多,也难很多,不是高中那么刻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但肯定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嗯,大学中文系一般是有语言和文学两个方向,北大有三个(下面那个单子上看得到),还有一个古籍整理专业(你也可忽略)
语言专业可以忽略,可能枯燥一点,不过你可以不学
文学专业差不多和语文很像,但是绝对非常自由,非常有意思,天天读小说读到爆……
理科生一般大学不招入中文专业,少数几个学校招生(例如北大)
这样招生的学校里是可以理转文的
不招生的可能困难一点
如果你想学中文,我建议你学文,因为中文需要博大精深的知识,尤其是文科方面的,想要学好中文至少要很懂历史和
哲学,还要懂很多其他文科学科,高中不学文基础打不牢很难学好的说……
不是所有的院校中文都好,而且很多学校就业不一定好,所以你慎重考虑下
附上北大中文系的课程和书单(你可以直接跳过
语言学部分看文学部分,非常有意思)
语言学
1,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验语音学 (phonetics)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3、
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耿振声 《音韵通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
杨军,《韵镜校笺》,
浙江大学出版社
4、汉语史(上)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韵丛稿》(版本原文未注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
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
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5、汉语史(下)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与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6、《切韵》导读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现代汉语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8、古代汉语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9、汉语和汉语研究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
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
出版社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清华大学
出版社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汉语方言学
参考书目: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汉语方音字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两版均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汉语方言词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汉语方言学导论》 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王福堂著,语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订本
《汉语方言学》 [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汉语方言地理学》 贺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礼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语言学概论
参考书目:
胡明扬、贺阳、沈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语文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2、理论语言学
参考书目: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文学类
中国当代文学
教材: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
参考书目: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
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
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戴锦华:《隐形书写》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大陆的《“灰阑”中的叙述》是删节版)
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1900~1937)》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史: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1948天地玄黄》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李欧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金介甫:《沈从文传》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作品:
《古文观止》
《天下才子必读书》
《文选》
《诗经》《楚辞》
沈德潜、《古诗源》 中华书局
《唐诗别裁集》
马茂元 《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钱钟书 《宋诗选注》
张鸣《宋诗选》
汪辟疆《唐人小说》
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
《西厢记》《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参考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熙载《艺概》,江苏古籍出版社
郭绍虞、罗根泽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
教材: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胡经之:《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教程》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学)理论原著,从柏拉图往下,直到福柯、德里达等
文学原理
教材: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
参考书目: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还有小说理论著作,如: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略萨: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卡尔维诺《千年文学备忘录》
安伯托·艾柯《优游小说林》
张大春:《小说稗类》
曹文轩:《小说门》
西方文学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学概观》
参考书目:罗德·W·霍尔顿、文森特·F·霍普尔:《欧洲文学的背景》
李赋宁:《欧洲文学史》(三卷)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学理论史部分参考书目
东方文学史:
教材:郁龙余:《东方文学史》
参考书目:季羡林:《简明东方文学史》
栾文华:《东方现代文学史》
季羡林、刘安武:《东方文学史》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概论
教材:
《民间文学教程》 段宝林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民俗研究》 王 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间文学作品选》 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献
几本实用的工具书:
《辞源》,商务印书馆
《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
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
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黄山书社
全系必修:
《论语》导读
教材: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
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其余参见李零《丧家狗》P28-P50
《孟子导读》
教材: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苏古籍
中文工具书
教材:
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
教材:
无
参考书: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
公司有插图本)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无
参考书:
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中华书局(原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北京出版社)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三经说略》、《二十五史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吕思勉《经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
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
文献专业必修:
文字学
教材: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参考书: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韵学
教材: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耿振声《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做作业必备)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做作业必备)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珍华、周长楫《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
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
训诂学
教材:
无
参考书:
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
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
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
《汉小学四种》,巴蜀书社
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
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目录学
教材:
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中华书局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三目类序释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齐鲁书社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之洞、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
版本学
教材: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参考书: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
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凤凰出版社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伯岳《中国图书版本学》(原名《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典藏编》,齐鲁书社
孙毓修等《中国雕版源流史+中国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
教材: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
王叔岷《斠雠学》,中华书局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
张元济《校史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籍点校疑误汇录》, 中华书局
日本中国学
教材:无
参考书: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
严绍璗《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
王晓平《日本中国学述闻》,中华书局
李庆《日本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葛兆光《域外中国学十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严绍璗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
钱婉约《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中华书局
《东洋学の系谱》
文献学史
教材: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
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
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华书局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育藤网
相关信息
本报讯“人大国学院将于10月9日正式挂牌,10月10日以后正式开始上课。”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家洲说,“目前,一、二年级的课程表扮败已经排定,人大校内的部分任课教师已经到岗,面向社会招聘教师的工作不久就会正式展开。”据悉,只要进入国学院的学生将享受基础奖学金,6年本科、硕士连读的国学院学生的总学分为180分,与人大四年制本科相比增加不多。冯其庸表示,“10月份的开学典礼我一定会参加。”
设为6年本硕连读,九月同时招收两个年级
“国学院学生在奖学金方面有优惠待遇。”孙家洲说,只要进入人民大学国学院学习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基础奖学金,并且数目不会太低。另外与其他院系学生一样的是,学生还可以申请优秀奖学金或贫困学生奖学金。国学院设耐缺源置为6年本科、硕士连读,9月中下旬将组建一、二年级。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将进入导师制学习阶段,选定研究方向和导师。
“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六年制的教学方案,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孙家洲说,“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首先是全校的公共课,然后是专业基础课,还有专业必修课,另外就是选修课。冯其庸也说,“等学生的国学基础打好以后,我会给他们做讲座。还会在社会上邀请一些有名望的人去做讲座。”
冯其庸主持教学,具体确定的教师还很少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领导班子已经确定,院长是冯其庸,副院长有孙家洲、袁济喜、叶君远。孙家洲介绍说,人民大学给国学院定的教职人员指标在30人左右,其中包括约20位专职老师,另外将从社会上聘请老师。目前,已经从历史系和中文系抽调了一部分,但确定到岗的教师很少。
孙家洲说,教学方案的制定经过了多次的专题讨论会,并聘请了一部分校外的专家及在大学教学管理有关领导参加。此后,由冯其庸主持讨论教学方案专题会议,每次有新修改稿给他,他都会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孙家洲还透露,目前,国学院只有海外汉学教研室已经设置,詹杭伦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后吴莉苇将是其中的成员。此外,国学院正在筹建西域学研究所(这是冯其庸一再提出的)和简帛研究所。在这两个所里面,国学院将集中一部分老师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随后致电詹杭伦,他说自己正在宁波,9月底即可给学生上课,课堂上会讲自己新书中的内容。另一位从人大中文系调到国学院的诸葛忆兵称,他以前在中文系教古代文学,到国学院后教什么还不清楚。
争取创办《国学论丛》杂志
此外,副院长叶君远称,国学院将争取办一份正式的杂志《国学论丛》,每期刊登30万字内容,冯其庸任主编,还将成立一个相关机构,会有人来专门负责,杂志将向全国学术界开放,稿源不局限于人民大学的范围之内。
■本报专访
“国学大师不是靠训练培养出来的”
副院长孙家洲谈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孙家洲对教学目标谈得十分谨慎。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关于教学目标
“培养大量国学大师不是国学院所能胜任的”
新京报:国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
孙家洲:培养国学的研究人才和实践人才。我们培养的是硕士生,在整体上,他们必须达到国家对硕士生的一般要求。在业务上,我们希望培养出一批业务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他们将来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国学研究的高级人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要成为从事包括国学普及教育在内的实践方面的人才。当然也可能还有一批学生很普通。
新京报:你们是要培养国学大师?如果学生最后在国学方面达不到你们的预想呢?
孙家洲:从检验办学的最后结果来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办国学教育的难题之一是选老师和定教材。
另外一个难题是学生愿不愿意学,基础怎么样。教育决不是万能的,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没有人能设计一套方案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业和人品、道德素质上都能够达到较高水平。所以我们的设计只能是向好处争取的一个方案。
我们不敢奢望培养国学大师,因为国学大师不是靠训练可以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更多社会因素的共同促成。培养大批量的国学大师不是人民大学国学院所能够胜任的。
关于课程设置
“让学生自由读书,加强师生联系”
新京报:在国学院的课程设置上是怎么设想的?
孙家洲:主要有两个设想:一个是希望给学生充裕的自己读书的时间。国学班是六年制本科和硕士连读的学制,总学分为180分,而人大一般四年制本科的总学分是160-170分。从课时来说,与人大其他院系相比,我们想大昌态量压缩一下,让学生有时间读书。
还有一个想法是希望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传统的师生之谊相比令人汗颜。我们想从各方面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自三年级开始搞导师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新京报:国学专业课程有什么特点?
孙家洲:我们比较多地设置了元典的研读课。这个元典不是一门课,而是从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还有专业选修课中都开设了元典研读的系列课程。比如《左传》、《论语》、《史记》和一些子书。具体措施是以每本书作为开课的单元给学生讲,等于是老师带着学生来读书。这也是吸取传统国学教育中的一种方法。经史子集的研读课程我们都有涉及。
新京报:“国学概论”这门课程是以讲座形式从各个角度解读国学,“各个角度”的具体所指是什么?
孙家洲:“国学概论”这门课将请几位名家来做讲座,每个人来讲其中的几讲。
在讲的过程中,我们不会就讲座内容提出任何限制性的要求。他们对什么问题有研究,就请他们讲什么。可能在某些问题的讲授有一定深度,但在课程的总体感观上或许会有欠缺。这一点很难两全。
关于教学方式
“国学优秀其他课程落后的学生没有优待”
新京报:一、二年级只有少数国学基础课,进入三年级以后会有哪些变化?
孙家洲:学生到三年级以后,研读课将明显增多。与一、二年纪相比较,学生的专业课比重明显提升。体现国学教育特点的课在三年级以后有较多的安排。
新京报: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研究方向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吗?
孙家洲:学生刚经过两年学习,其专业方向不见得完全确定了。这次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将是有指导性的选择,如果师生之间在磨合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还可以做部分调整。
新京报:因为国学院最主要的课程是国学,如果最后有学生在国学方面比较优秀,在其他方面相对较差,国学院对他们是否有优待?
孙家洲:从理论和感情上来讲,应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但是我们的国学院必须在人民大学严格的教育体制之内,按照正规的机制来衡量。我们的
英语在六年制的课程中设计的是19个学分,这是人民大学正常本科教育的16个学分加上硕士阶段的3个学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不能放低,不能说只要国学好就行。明确说,如果有学生公共课考试成绩经过补考仍然不及格,那就要按照人大的有关校籍管理的规定来执行。该淘汰的就淘汰,没有优待。
新京报:如果国学院的学生拿到硕士文凭后想读博士,国学院将怎么满足他们的需求?
孙家洲:我们现在的老师有一批是博士生导师,学校体制是这样,原来从人大各院系抽调的老师,人事关系转到了国学院,但是学术关系依然在原单位继续保留。如果国学院学生硕士毕业以后,愿意读中文系博士,可以报考由中文系转到国学院的老师门下,拿博士学位是没有问题的。
新京报:如果他想拿到国学的博士学位呢?
孙家洲:这个问题现在比较复杂。我们学校领导正在争取让国家承认国学博士学位。想拿“国学”的学位,还要看我们今后几年间的工作做得如何。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弘
■链接
招生计划
国学院招生将在2005年9月中下旬进行,以人民大学院内学生转专业和重新选择志愿的方式,同时组建2004级和2005级两个年级。
2004级国学班将采取校内2004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选拔考试,以转专业方式组建,规模在20-30人。
而2005级国学班将采取新生入校后重新征集志愿进行选拔的方式组建,2005级新生入校后一周内,可以报名参加国学班的考试选拔,最终组成30人左右的2005级国学班。
课程设置(初定稿)
一年级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应用基础课: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文科)、体育。
艺术教育课:书法、
摄影、中外名曲赏析。
学科基础课:国学通论、《论语》研读、《左传》研读。
专业选修课:国学入门。
二年级课程
应用基础课:英语、体育。
学科基础课:《诗经》研读、版本目录校勘、中国通史。
专业必修课:《孟子》研读、海外汉学研究、《楚辞》研读、乐府诗研究。
专业选修课:文献信息与检索、《孙子》研读、《说文解字》研读、先秦诸子研究。
来源: 《新京报》

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涵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学习期间,学生还需掌握写作技巧、演讲与口才、逻辑思维等实用技能。
古代汉语课程教授古代汉字结构、演变过程以及文言文语法特点,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古代经典如《诗经》、《楚辞》等。现代汉语课程侧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学习,提升学生规范现代汉语表达能力。
文学理论课程培养文学作品分析、批评能力,了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和理论观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覆盖先秦至明清时期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和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关注近现代以来文学创作,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作品及当代文学趋势。
外国文学课程让学生接触各国文学作品,拓宽视野,了解不同文化文学特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促进跨文化文学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学相互影响与交流。文艺学课程涉及艺术理论、美学原理,培养审美鉴赏力。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发展规律以及实际应用,汉语言文字学深入探讨汉字历史、构造、音义关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授解读研究古代文献,包括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等知识。中国古代史课程提供历史背景,为文学作品理解分析提供依据。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介绍中国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全面认识。写作技巧课程教授构思、组织、表达思想,提升写作水平。演讲与口才课程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包括公众演讲、辩论技巧等。逻辑思维课程强调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理性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就是育藤网整理的大学中文系学些什么?和高中语文相似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育藤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育藤网:
www.yutenghuanwei.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